馮遠征:當泡沫散去后
時刻了然自己是誰、在什么位置、該做什么樣的事情,有能力識別出身邊的嘈雜與潮流中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幻,實實在在增長自己的本事,在有效的方法之下開發自己的潛能……都是馮遠征這些年諄諄善誘給他的后輩和學生的,但現實依舊有諸多嚴峻的問題擺在他面前。
馮遠征
“一顆菜”的意義
北京王府井北大街22 號,是首都劇場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所在地,自1952 年建院始,六十七年風霜雨雪歷經過,這里儼然成為了觀眾與文藝從業人員心目中的“殿堂”。
殿堂—這兩個字,演員馮遠征對它有不同于旁人的理解。他出生那年,北京人藝已走過十年,再過了二十三年之后,他才曲曲折折考入了北京人藝學員班,接受的是最正統的北京人藝的表演訓練,德藝雙馨的底色印在他身上,但他在這抹底色之上,又憑借天賦和勤懇,添了自己的個性和顏色,出類拔萃于同輩。這些過往的故事、成就已被太多人表述過。如今白駒過隙,他雖然嘴上說著“嗨,還有三年就退(休)了,退了”,擺著手滿心滿意要歸隱,但一心擔責的精神頭還漲在眉間。
2016 年9 月,馮遠征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命為演員隊隊長和藝術委員會副主任,一干就是三年,他念的、做的,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實際、重要的事情;與此同時,他還兼任著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表演導師跟上戲的客座教授;與此同時,他還在精進鉆研著自己的表演事業。
回到“殿堂”二字。近幾年,每到大學畢業生招生季,馮遠征都會親身參與人藝的演員招考工作,年輕人進來了,他總會問他們,為什么要來人藝?得到大多數的回復都是,因為這里是表演藝術的殿堂。他會馬上告訴他們,你錯了,這不是殿堂。“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劇院有個四字箴言:戲比天大。但其實這四個字不是北京人藝的精神,北京人藝的精神叫:一顆菜。什么意思?菜有菜根、有菜葉、有菜幫、有菜心……一顆菜,什么都得有才行,缺了什么都不行,你到底是哪個位置,你要清楚。”細心的觀眾下次有機會到北京人藝看戲,坐在觀眾席里,可以抬頭看看天花板上的花紋,正中間的圖案,乍一看似蓮花,實則那就是“一顆菜”的寫照。
時刻了然自己是誰、在什么位置、該做什么樣的事情,有能力識別出身邊的嘈雜與潮流中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幻,實實在在增長自己的本事,在有效的方法之下開發自己的潛能……都是馮遠征這些年諄諄善誘給他的后輩和學生的,但現實依舊有諸多嚴峻的問題擺在他面前。早幾年,他很少會考慮這些,沒有接下劇院交付的任務時,“我覺得人藝發生什么事我都不知道,我只會來演戲”,接下了這些任務之后,他意識到劇院的危機感,遂卷起袖子盡力去化解。
實言相告,這場談話是以我咄咄逼人的提問開始的,因著自小對人藝積攢下來的深情,眼見著這些年的變動起伏,我有許多疑惑甚至不滿,借用《茶館》里常四爺那一句話:“我愛大清國,我怕它完了……”我怕人藝不好,怕別人說人藝不好。知道馮遠征參與實際公務許久,所以太多問題近乎冒犯地出口,兩個多小時的相談結束,疑云散去,知不易。他這兩三年白發漸多,身材則是怎么也胖不起來,“操心太多”,但沒見他有要退要躲的意思,我們就放心了。
馮遠征
Q&A:
北京人藝近些年來為什么越來越少排演先鋒類型的劇作?
馮遠征:北京人藝不是固化,我們有沒有先鋒的戲劇、先鋒的思維呢?我們當然有,中國當代戲劇的先鋒就是從北京人藝開始的,但現在我們如果只是為了讓觀眾看不懂而排一些所謂的先鋒戲劇,那不叫先鋒戲劇。一個創作者,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創作目的,那怎么傳遞給觀眾呢?用一些語言來搪塞嗎?那是不對的。
《茶館》《窩頭會館》《嘩變》都一票難求,觀眾要提前1 天來劇院排隊買票,這樣的現狀會讓你想到什么?
馮遠征:縱觀北京人藝歷史,但凡老演員輝煌的時期—比如當年上臺《茶館》一開幕,于是之上來還沒說話觀眾就叫好,藍天野也是,鄭榕也是,那個輝煌,其實就預示著北京人藝的危機了。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接班問題。我希望北京人藝層出不窮的都是年輕一代起來能挑大梁,問題是誰行?得先考慮我們有沒有這樣的人來接班。現在最根本的是教育出問題了,我們曾經有兩年沒有招上過一個考生,為什么?我們放到了最低的標準都招不進來。所以現在計劃恢復當年我來劇院時的“學員班”,45 歲以下的都可以報考,在學歷上也可以放寬。
人藝的年輕演員現在會來和你談心嗎?他們會不會糾結于到底是踏踏實實在劇院演戲,還是出去當明星?他們這兩年心態會浮動嗎?
馮遠征:有浮動,但是就那么幾個人,他們也很清楚,這一段時間所謂的影視界的“寒冬”,大家都很慶幸:我有人藝,我還能在這兒演戲。三年前有年輕演員跟我說,半年沒接著戲了,怎么辦?我問他們,前幾年掙的錢夠養活你兩三年了嗎?人家說那倒夠了,我說那等著吧。泡沫終歸是泡沫。
馮遠征
你怎么能夠一眼識別那些是泡沫?
馮遠征:我白做演員三十年了?白在世界上跑了那么多國家了?你一定要清醒,當一件事情出現的時候,你要客觀地、往外跳一下,再看。一夜暴富正常嗎?不正常。一夜爆紅也不正常。很簡單,我一直跟我們劇院的年輕演員說,吳剛老師55 歲火的,他前30 多年干嗎呢?都在為那一天做準備。《人民的名義》為什么火了?實力,而且別給我機會,逮著機會我就出來。這才是演員。他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,這些年踏踏實實在舞臺上演戲,厚積薄發。
人藝能用所謂互聯網化的思維來對外推銷自己嗎?
馮遠征:人藝我認為不能那樣網紅化,不能隨便做一個東西就是衍生品,不能做得很低級,所以要仔細思量。還有一個,是我堅定拒絕的,我的態度就是人藝不能搞直播,排練廳直播、后臺直播都不行,北京人藝不是歌廳,不能搞娛樂,這個時候我會跟他們講,我們是殿堂。還有,觀眾對于北京人藝要保有神秘感,演出前做直播?這對不起觀眾啊,都要演出了,你還直播?應該認認真真默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