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征宇
2017年1月真人秀節目《向往的生活》以清新的、與世無爭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,大家忽然發現, 原來慢悠悠地去生火做飯、見見老朋友的節目,也能這么有笑點、有淚點。節目到今年7 月已經播完了第三季。總導演是王征宇,節目中偶爾會跟黃磊、何炅和嘉賓們斤斤計較著幾根胡蘿卜換幾塊錢的農活交易。
帶著“慢綜藝”的標簽,這檔折騰明星干農活的真人秀節目漸漸火了起來。
“如果大家覺得《向往的生活》慢,可能是我們真沒有什么強制的游戲任務,但你仔細看整個剪輯畫面的節奏并不慢的。第一季黃老師那個土灶是真的不好燒飯的,你別不信,真不是綜藝效果。”節目的錄制到播出期間經歷了很多磨難,明星檔期難調、農村條件艱苦,這都不是困難。以往成功的綜藝節目,特點首先是明星多,其次是有在節目中下泥灘、上指壓板、做任務的綜藝效果。在這個行業里,規則就是擁有了這些可以想象出來的矛盾和綜藝效果,基本上能夠保證全部的觀眾愛看,收視率就保住了。但《向往的生活》這檔節目似乎沒有所謂的“藝人之間的沖突”、“出戲的綜藝效果”。
2016 年夏天,王征宇拿著投資人的錢,在沒有一個客戶看中的情況下,裸錄了6 期。“當時所有的投資方在小山坡上開了個會,再錄下去就把褲衩都輸光了,在定下來(客戶和播出平臺)之前,我們不要錄了。然后隔了三個月重新錄,這就導致那片地里的莊稼全沒了,因為到冬天了……你看第一季節目里一開始是夏天的畫面,后面變成冬天了,真沒法,不是我有某種藝術魄力,是實在沒辦法”,然后又補充了一句,“在這個行業就是這樣,尤其是客戶,他們是不買期貨的,追漲不追跌。”
有人說,這個節目看起來非常平淡,卻非常舒服放松。有人分析了一下為什么這檔節目會成功,首先是擊中了一些觀眾,他們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想要逃離,那是一種強烈的內心愿望。其次,節目中的人物關系是如此融洽自然,互動當中產生的真實的反應和情感,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。
“《向往的生活》比較契合我的性格,但它其實是違背原來真人秀節目邏輯的。”
王征宇
第一次做總導演,獲得了觀眾和資本的認可,王征宇覺得自己做節目只有這兩個原則:一是做別人沒碰過的東西,二做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。“我的性格就是特別無所謂的,怎么都行,對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要看得太重。其實這跟我的成長軌跡是有關系的,也跟性格相關。”他坦言自己的個性就是最不愛看吵架的節目,不愛跟任何人爭吵,不愛給嘉賓什么人設劇本,一切都自然地發生。但在那之前,是需要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的準確的理解的,就像他說《向往的生活》是老友記,《幸福三重奏》是夫妻二人世界。“但凡是最好的節目,觀眾看完揣著美好入睡,是我最看重的結果。”
王征宇是個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,看科幻小說,看打籃球。公司團建去東京迪士尼樂園玩兒,同事們爭相去坐過山車,大家卻給了他一張桌子,“我負責在下面看包,看他們玩兒。”
“我的辦公室是個Lof t,樓上有浴室有床的,我寧愿在自己的空間舒服待著,也不想出去所謂見這個見那個。我最舒服的時候,是整個樓的人都下班了,就我一個人還在,我很享受。”
“很多時候我都很想表達一些東西,比如這一季里,被觀眾詬病得非常厲害的就是有一期,本來我想表達的是“中年人是不需要無效社交的”,剪輯的時候就強調了這點。觀眾能看懂最好,看不懂可以看看老狼晚上彈吉他唱歌就很開心了。”
雖然嘴上說著都行,但可以看出他還是挺希望觀眾能夠懂他,“那一期我最喜歡的鏡頭是:小孩兒們在那一頭玩兒,老狼和黃磊安靜地看著他們。我們中年人就是這樣,會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像那群孩子一樣打打鬧鬧,可現在要早睡了,哈哈。”
我們就是便利店,就應該二十四小時營業,觀看不要有太高的門檻。
王征宇
年初在社交媒體有一篇文章《聽說你想當綜藝節目總導演,活著不好嗎?》頗受關注,文章細數調侃了綜藝總導演如今的壓力:來自于客戶、網民評分、收視率、平臺、藝人、預算、熱點話題等等各方面。很多時候,觀眾看到的能夠上線的節目已經是協調各方做到極致了的結果,更多的項目節目死于某一個因素的蝴蝶效應。
時至2019 年9 月,國內各大電視網絡視頻平臺播出的綜藝及真人秀節目已經超過了100 個。真人秀本是“Reality show”這個詞翻譯過來的,最開始是指沒有劇本、完全記錄節目當中每個人的真實反應和真實情節的節目形態,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日韓的綜藝節目,仿佛都在逐漸模糊真人秀和綜藝節目的邊界。觀眾也變得愈發精明,好像完全了解真人秀和綜藝的套路。
《幸福三重奏》是王征宇團隊今年上半年另一個作品,同樣也是不在節目中給明星做任何的劇本設定,沒有緊迫感很強的游戲。“很多夫妻婚后其實面臨變淡的情況,翻翻相冊很心酸的,都是家人或者孩子的照片。我在這個節目中想表達的是,夫妻兩個人在一起單獨的時光是更需要被重視和珍視的,因為人生走到最后陪在你旁邊的就是你的另一半,小孩會走,父母會老,你應該更重視你們兩個人待在一起的時候。”
“本質上,綜藝節目,我理解是對大眾業余文化生活的滋養。綜藝節目相對文化領域的其他形態,還是比較粗糙的。電影、電視劇籌備3-6 年的都有,那綜藝節目的制作形態和周期要短一些。綜藝沒有像電影有那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追求。如果有,那應該是導演自己的追求。其實娛樂綜藝節目不需要有這些,看完之后很放松,笑一笑就行。做太深,我媽我爸也看不懂。”
王征宇覺得,電影是專賣店,紀錄片是精品柜臺,電視劇是精品百貨,我們就是便利店,就應該全天候不間斷營業,觀看不要有太高的門檻。綜藝這行,只要市場反響好,就得一直拍下去,拍到沒有掌聲的那一天,大家道別這個舞臺,這就是綜藝的使命。只要大部分人還能從你這里得到慰藉,你就要做下去。如果哪天你做的東西不好了,那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,沒有在掌聲中結束的綜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