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畊宏
劉畊宏 《人生加減法》校長
這次做的是素人的減肥節目,和以前有不一樣的挑戰嗎?
劉畊宏:這么多年來,減肥節目我們做了很多次了,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了。上一次的節目,我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。對普通人的話又會有怎么樣改變?也引發了他們和我們的思考,讓他們生活發生完全不同的轉變,是我們和觀眾最想看到的。這次我們透過節目想讓大家看到的不僅僅是減重—因為減重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太大的挑戰,而是怎么樣幫助一個人從人生上去改變—擁有不同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為什么會想到“擁有健康生活方式”的這么一個新出口?
劉畊宏:因為現在的人太忙碌了,花在工作上的時間非常多—這很好,但是需要做點調整—這就是“人生加減”。有些東西需要加一點點—怎么樣愛自己,怎么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品質。現在絕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時間,而是在空檔的時間玩手機,浪費時間。我希望他們透過運動看到該怎么樣生活,怎么樣支配時間。
你會怎么樣去幫助他們?
劉畊宏:我自己健身將近快30 年,很希望把好的方向提供給大家。我也找出我覺得好的師資,有很多專業領域的教練給這些學員。觀眾朋友們可以通過我們節目學到很多觀念,這次我們非常期待。
對,這必須是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人,還有影響力,才能來引導這次的拍攝。
劉畊宏:他們為什么要選我來做“校長”,這個問題我也想過。我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種克制,而是我在這種生活中是很怡然自得的。我那天不知道聽誰說,當他活到了六十歲,他發現要自己善待自己的每一天。可能你30 歲,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,要期待自己40 歲的樣子。可是40 歲了,你再回頭看30 歲,其實那時候的你很好;在50 歲再看40 歲的自己,也覺得很好,怎么你老是覺得這時候不好?因為你追求“很好”, 但你要在滿足的狀態下去追求,這是我人生的感受。我人生很好,我可以很拼,但我不能在缺乏里去追求,我要在滿足我現狀的心態下去追求。大家在生活上面,加加減減的方面非常多。生活就算是每天都一樣,你也可以加上很多“小確幸”,把平凡的生活變得不平凡,這就是我想要給別人不一樣的體悟。
那這次選擇學員還是會挑選體重基數非常龐大的人嗎?
劉畊宏:不會。我們這次挑戰的不是減重,而是養成新的生活習慣。過去我們一百天都可以減重四十多公斤,這次我們訓練會放慢速度,減重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。這些學員都是微胖,所以不定的因素會非常的多,因為人的改變誰都預料不到,在這件事情上面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開始。
所以這些學員你會怎么挑選?
劉畊宏:這次學員比例上,14 個學員中12 位是女生,兩位是男生。我們沒有刻意去篩選男女比例。選人過程中非常不容易,以前我們選擇學員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看大屏幕、看資料,這次是他們把人帶到我們面前選,本來我覺得我可以很理智,可是人和人碰面,憑借的是情感和共鳴,現場就變成自己和自己在交戰。這次沒有導播、沒有機器,全部都靠我們真實的表現,沒有設定什么人設。
有特別不一樣的學員嗎?
劉畊宏:有些人為了這個節目把工作也辭了,家人們都非常支持,家人都說如果他真的能有改變回來,怎么樣都可以。有一位單親媽媽,不僅是跟自己小孩之間有問題,而且她的家人都希望她周遭的生活能有一個突破口,就算暫時停掉所有的工作,也希望讓她的生活出現平衡。
你是怎么樣保持你生活的平衡的?
劉畊宏:我的人生不斷地在做加和減。我太太就是我生活上的很棒的磨合者,因為我會讓身邊的人更好地和我融合。比如我自己的個性很急躁,以前對吃沒有那么講究,因為我老婆的關系 我現在對吃很講究—講究不是說吃得多貴、多豐盛。而是吃得營養均衡,多注重擺盤和儀式感。
林海
林海 《人生加減法》主持人
《人生加減法》這個節目與你往常主持的節目有什么不一樣?
林海:很多不同。因為我以往做的都是音樂類、選秀類的節目,去對標的話,第一個不同就是音樂類、選秀類節目,所有選手都在你面前藏住了,要把ta 最好的一面給你看,要不然導師就不會選擇了。但是這個節目一上來就是把他們的弱點、缺點暴露在面前,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整個節目過程當中漸漸地找到自信,克服本身的弱點,讓他的人生更閃光。第二個不同,我這次來主持這個節目,也看重它的一個理念,不單純地說是以減重的多少來衡量它成功與否,它實際上是把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根植于大家心中,這是最重要的。
在昆明錄節目和在上海大都市的節奏也不一樣。
林海:昆明相比于上海,節奏會慢一些。當然我還有點私心,因為這個節目劉畊宏在嘛,我和他說:“你在挺好的,自己控制體重我老覺得有瓶頸,你在可以告訴我怎么練。”
對于主持這樣一檔節目自己有做什么額外的功課嗎?
林海:沒有做什么額外的功課吧。我系統地進行健身已經兩年左右了,這也是我介入這個節目比較方便的原因,我平時除了工作之外,自己的生活是比較健康的。
兩年前系統地進行健身的契機是什么?
林海:有幾件事。第一個是覺得體力沒有以前那么好了,以前我們做電視節目,不會像真人秀一樣把陣線拉得特別長,我們在棚內錄節目,一錄十幾個小時,后來不太能熬夜了。還有一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我。同小區里有一個孩子和我女兒年紀差不多大。我們兩家人一起玩。有一次那個小孩子就突然掉到小區的噴水池里去了,他爸爸就抱著她往家里跑,天有點冷,跑出一百五十米,這爸爸就喘得不行了。這之后,我每天早上就看到我們小區有一個很孤獨的長跑者,每天繞著小區在跑步,這是他。我一定要多鍛煉,要不然在孩子們最能鬧騰的時候就跟不上孩子。
健身之后有什么變化嗎?
林海:鍛煉是會上癮的,當你進入到狀態,而且有特別好的私教配合你的時候,你會對自己身形的變化、鏡頭前狀態的變化感到驚奇。
人生中最重要的加減法是什么時候?
林海:我這些年的經歷越來越讓我明白,你要善于給自己做減法,加法由不得你。比如說,我那時候去主持《正大綜藝》,是很多很偶然的經歷促在一起,并不是我可以決定的。我現在回過頭來看,很多加法是“被動”的。那我所謂的“做減法”就是說:你在某一個頂點,在某一個人生還挺得意的階段的時候,你要給自己做一點減法。那種“得意”不是你有多厲害,而是你恰好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點遇到了一群正確的人。像我們主持人,一個節目成功了,背后有太多的人付出了太多的心力,而你恰恰是被看到的那一個,那是一個集體合作的成果,和你的關系沒那么大。第二點要給自己做減法的是要在忙碌的環境里有所為、有所不為。現在這環境就好像一起來了各種各樣的機會,那你要分辨哪些東西是可以做的,哪些東西是不可為的,不要做的那個部分減掉以后,就有機會回歸到家庭生活:陪伴父母、教育孩子之類的。
這次節目結束你也會回歸到家庭里去?
林海:因為這個節目正好錄到六月份,我和我女兒說我每個星期都要出差。但是有個好消息就是,當我出差最后一次回來之后我女兒就快放暑假了。每年暑假我都會和太太陪著孩子、帶著老人一起出去玩,那個時間是非常難得的。所以我暑假里一般就不接工作,當然也是因為這兩年季播節目特別多,你可以去挑選。
有些節目的機會你錯過了會覺得可惜嗎?
林海:這些年我越來越意識到,有些節目你放掉就放掉了,但是你錯過孩子的成長、家庭的歡聚,那些是回不來的。
你現在的人生閱歷已經到了一定階段了。
林海:你覺得我多大了?我今年48 歲了,本命年了,活到現在這個歲數已經很坦然了。
王婉霏
王婉霏《人生加減法》禮儀老師
和你先生結婚后,有沒有停止過運動?
王婉霏:沒有,我連懷孕都在運動,懷孕的時候就走路、爬山、游泳,多是有氧型的運動。
你怎么看待你先生做這樣一檔生活服務類節目?
王婉霏:我覺得很適合他,他是把運動和健康融入在他的生命里的人,所以他不管在哪里,都肯定會影響到他身邊的人。
你會怎么樣去幫助全家人做更加豐富、有意義的運動?
王婉霏:因為我們現在三個小孩上午8 點上學,下午6 點放學,把他們都送學之后,我們兩個人反而有更多時間去相處。早上運動,下午會工作,他們放假的時候我們會去露營、郊游、爬山、騎腳踏車和打籃球。他們在學校有一些體育課,所以周末天氣好的話,我們就希望有一些親子運動。有時候我們會玩鐵人三項,我和畊宏希望我們的小孩之后和我們一起去參加比賽,很會騎腳踏車,很會游泳,習慣跑步。
聽你先生說,你會給一家五口人做健康飲食。
王婉霏:是的,我們家庭在飲食上面就會比較注重一些,比如說不吃過度加工的食品,食物會比較清淡—走原味、自然的路線,烹調的味道不會很重。我會買很新鮮的牛肉,當季的蔬菜—什么季節吃什么蔬菜,適合的水果—什么季節吃什么水果。
那你會選擇在家里種菜嗎?
王婉霏:種菜太花時間了,但是我媽媽會在我們家陽臺種菜,我們喜歡吃什么,她就會說“我來種,我來種”,我們家陽臺有韭菜、九層塔、辣椒、洋蔥等等,還有種過地瓜葉。其實我們有想過在頂樓陽臺做一個開心農場,長輩會專注于比較多時間種這些東西,一方面是健康,另一方面是會有療愈感和成就感。
享受做菜的過程也是一種療愈感嗎?
王婉霏:我現在做菜的速度很快,因為老公很急,小孩子更急,我會想怎么樣讓做菜的速度更快,擺盤更美。因為我是很不喜歡臟亂的人,所以我在做飯的過程中會很注重廚房的干凈和整潔。我做飯會邊做、邊洗、邊弄,一開始就會想好今天要做什么菜,把菜、料都備好,在做菜的過程中,料理臺和桌子上都是保持干凈的,可以直接上桌吃飯,這個過程一絲不亂,也是一種療愈感。
這次來這個節目你是擔當什么方面教練?
王婉霏:禮儀老師,”美姿美儀“課程,是我以前選美課程的一部分。
美姿美儀?一般人不太會接觸的吧。
王婉霏:是的,這個課程一般會出現在選美比賽中或者是皇室中,后來我發現一般人也都需要訓練,選美的走秀是為了展現自己。美姿美儀注重“身”、“心”、“靈”,在過程中慢慢地培養出儀態,注意自己的氣質和思想,心里想什么,就會讓你在臺上呈現不同的效果,這些都是課程的內容。我幫他們上的課就是告訴她們什么是全面的美,美的定義是什么。這個節目如果單單講減肥,那太局限了,這次節目為什么要“放大”, 因為我們覺得人追求的美是多面向、多元的,從內到里、從里到外,這個節目想要更深地挖掘內心的改變,真正地認同這個生活狀態。